搜尋到這篇文章http://dqnews.zjol.com.cn/gb/node2/node5/node241/userobject1ai110233.html

再根據這兩次釀酒的經驗,歸納出幾點:

  1. 紅麴米與糯米比例約為一比二十:之前做EB糖蜜發酵時,菌種與發酵液比也是一比二十。這比例對家庭釀酒來說比較適當,因為家裡面不可能無菌,如果經濟許可,一開始就用高比例的菌種比較可以保證成品不會被污染。
  2. 紅 麴米不要打碎:看這位李阿姨在攪拌釀紅麴酒的照片,很明顯可以看到紫色的紅麴米粒。而我第一次釀紅麴酒時,也是沒有打碎的(在我文章說要打碎,但是其實我 第一次做的時候沒有打碎)。沒有打碎的紅麴米,釀到最後似乎形狀還是幾乎沒有變化;而打碎的紅麴米卻產生多餘的澱粉粒,可能造成酒的混濁。
  3. 攪拌:因為麴米不打碎,所以不太可能每一粒米都接觸得到菌種,因此在開始的時候要常攪拌。而且酒麴發酵是有氧發酵,也需要一些空氣。我第二次釀天冬酒應該是因為沒有攪拌,空氣不足,所以其實發酵並不完全。
  4. 發酵完成:要等到米粒都完全沈下去,發酵才算完成。天冬酒因為攪拌不足,發酵不完全,我又怕時間太久,發酵會出問題,所以在發酵還沒完成的時候就開始濾酒,酒才會那麼濁。我的紅麴酒在濾酒的時候,米粒都已經完全沈下,而且酒液也是清的,所以才可以相當快的濾完。
  5. 米的選擇:如果只要釀酒,看到另外一篇文章說也可以用糙米來釀,會更好過濾,酒的味道似乎也不錯,值得參考。(可是人家阿姨是用糯米耶)

【天門冬】味苦、性平、無毒,主諸暴風溼偏痹,強骨髓、殺三蟲、去伏尸,久服輕身益氣延年。

天門冬酒:潤五臟,和血脈,久服除五勞七傷,癲癇惡疾。

去年我從JT那裡學到了天門冬酒的好處,就一直想嚐嚐。本來因為我沒有釀過酒,沒什麼自信,我就用浸泡的方式來作天門冬酒。結果只能說是錯誤啊,可能因為用的琴酒太烈,我根本不習慣,再加上生天門冬的味道,實在令人很難下嚥。

後來試了幾次甜酒釀,還滿成功的,我就想試試看照著本草綱目上面的做法來釀天冬酒。因為JT有提到天門冬有一點寒,對胃比較寒的人可能會有一點不好,所以我就想可以利用紅麴的溫性來調和天門冬酒;底下就是我用紅麴來釀製天門冬酒的方法:

  1. 材料:糯米三杯、天門冬一杯、紅麴兩湯匙。
  2. 將天門冬切丁,以三碗水煮天門冬煮成一碗。(煮成的天門冬汁很甜喔)
  3. 糯米和紅麴依照紅麴酒的做法準備好。
  4. 糯米煮好、降溫、瀝乾之後,將紅麴粉,天門冬汁連天門冬一起拌入糯米中,之後就如同紅麴酒一樣的釀法。

這次釀好的天門冬酒味道和之前的紅麴酒差不多,似乎比較酸一點,不過本草綱目上面有說天門冬酒剛釀好的時候會有點酸,但是儲存久一點就會變得香醇。看起來我似乎沒什麼好擔心的。

只是這次過濾就不怎麼順利,同樣的過濾法,一個晚上只能濾出一點點,似乎是米被分解成太細的粒子,堵住了過濾孔。結果我只能用比較大孔的布袋來過濾,濾出濁酒。這其實不是一個很好的方法,自己喝喝還可以,但是就比較難拿出去見人了。

我想這應該跟我這次的釀法有關,氣溫太高、攪動太頻繁,都有可能,再多做幾次實驗後,看看結果如何吧。

【紅麴】 味甘 性溫 無毒

紅麴主消食活血、健脾燥胃

因為我之前沒有用紅麴來釀過什麼東西,再加上網路上用紅麴來釀酒的資訊意外的少,所以這算是我的嘗試之作,藉以解一下紅麴釀酒會有什麼要注意的地方。 據說紅麴本身就有讓澱粉分解為糖,以及讓糖成為酒精的能力,所以對家庭釀酒來說,過程非常簡單:

  1. 三杯糯米泡水兩個小時之後,把米瀝乾,加2.4杯水,用電鍋煮好
  2. 飯好了之後,從電鍋挖出來放到篩網中,直接先用自來水沖一下,約10秒,把溫度初步降低。
  3. 接下來飯再倒回鍋中,用涼的開水沖泡(大約剛好蓋過飯),這時用湯匙把黏在一起的米團盡量分開,應該一兩分鐘內完成。然後再用篩網把水濾掉。
  4. 過濾之後溫度就差不多了,如果你的速度很快,或是水用太少,飯還會燙手,那就要再等一下,大約比體溫稍高最好。
  5. 取兩湯匙紅麴(我是在中藥店買的,外表看起來是紫紅色的米,表面粉粉的),用磨咖啡機打成粉之後,混入飯裡面,盡量攪拌均勻。
  6. 裝罐。裝八分滿比較好,避免發酵的時候氣泡太多把米推出來。我只是用普通的大玻璃罐來裝,裝完之後蓋子蓋起來,不要蓋緊,這樣發酵的二氧化碳才可以跑出來。
  7. 放在溫暖的地方,兩天後應該就可以看有"出水"的現象,也可以看到米有變紅的跡象,這時候可以再用熱水消毒過的湯匙把紅麴分布不太均勻的地方攪一下。
  8. 如果你的溫度比較高,也許兩天就已經有酒味出來。其實這個時候就可以把它當成紅麴酒釀來吃。
  9. 接下來幾天,如果看到表面有白毛,不要擔心,用湯匙舀出來就好,如果是黃、黑、綠、紫的毛,那就完了,只好丟掉吧。
  10. 一 個星期之後,應該就不太會出問題了。這個時候酒水比較多,米粒會開始浮上來,這是因為發酵產生的氣泡把米粒推上來的。我不太喜歡米浮上來,因為表面會看起 來白白的,我怕會和發霉分不清楚。所以我每天會把瓶子輕輕晃一晃,把氣排出來,米就會沈下去了。不要劇烈的搖晃,如果晃入太多空氣,酒有可能變成醋。

這樣好像不是太簡單,其實是我寫得比較仔細吧。接下來每天晃瓶子,偶而要打開蓋子聞聞味道有沒有變太酸,微微的酸沒有關係,釀了一個月之後就可以把酒濾出來了。

我用滿細的布來濾的,濾了一個晚上才濾出這麼一罐:

紅麴酒

也正因為布很細,所以酒非常清澈。我總共得酒約700cc酒,昨天喝了一小杯大約30cc的份量,味道有點像小米酒,甜甜的,微酸。喝下去不久手就暖起來了,活血的效果滿不錯的。

今 天帶去學校讓老師、同學品嚐。本來每人只給15cc,怕他們沒辦法接受,嘗一口就好。果然女同學們都覺得酒精濃度滿高的,也許是她們不太常喝酒吧?不過喝 完她們又想再喝,可見應該還滿順口的。草藥老師也覺得酒滿醇的,還問我的酒放多長時間了,好像以為要放久才會這麼容易入口。

其實我看到在 家裡面釀酒的教學都是說兩個星期就可以收酒了,不過因為我這邊平常的室溫大概都只有攝氏20度左右,所以我是前兩個星期有保溫,之後再放在室溫兩個星期, 不曉得這樣有沒有關係?可能要作一次只發酵兩個星期的試試看,比較比較,才知道是紅麴酒就是比較醇還是釀造方式的關係。

今天沒事的時候,在看一些學中醫的外國人討論的文章,有人提到最近一兩年來經方﹑傷寒論在美國似乎有形成一股風潮的現象。

在討論中間,忽 然一個名字跳入眼簾,竟然是我們中醫學校的教務主任(Stephen Woodley)。仔細一看,原來最近在(舊金山)灣區舉辦了多次傷寒論論壇的人就是他,我居然之前沒注意到,可謂後知後覺。原本我以為美國這邊的中醫教 育應該都是被時方﹑溫病派主導,可是沒想到就這麼幾年,經方的種子已經開始慢慢發芽。

我想對於外國人來說,也許經方的簡潔,有效,可能比時方來的容易理解吧?而且外國人沒有包袱,實事求是,所以才能這麼快接納經方。

今天上經絡的課程,後半堂課老師教了我們拔火罐的手法。
實際練習一下之後發覺,其實只要抓到訣竅,拔火罐並沒有我想像中的那麼難。

準備器材:

  • 酒精棉花
  • 約25公分長的鉗子
  • 打火機
  • 火罐
  • 嬰兒油

一開始在要上火罐的區域擦上嬰兒油,一方面幫助吸力,一方面方便之後"滑罐"
然後用鉗子夾起一團酒精棉花,用打火機點火。
放下打火機,接著一手拿著鉗子,一手拿著火罐,靠近要上罐的區域。
接下來動作要快,用夾著燃燒酒精棉花的鉗子,迅速的往火罐內燒一下,就像是拿著鉗子向罐子裡面戳一下的樣子;鉗子拿出來之後,順勢就把火罐蓋到病人身上。整個動作在一秒之內完成,做的好的話就可以看到罐子下面的皮肉被吸起來,開始發紅。
之後把火熄滅,就可以抓著罐子在病人身上滑來滑去;比方說沿著督脈﹑華佗夾脊﹑膀胱經﹑肩胛骨周圍,這麼滑一滑,整個背就都紅了。這有一點類似刮痧,因為吸力的關係,皮下會內出血,這麼做一趟下來,就像是給背上整個給刮痧一樣。

比起上個星期第一次扎針,這次大家都比較放得開,你拔我我拔你,拔得不亦樂乎。

後 來聽同學講,二年級的同學有點吃味,因為他們一年級的時候,老師要等到第二學期上針灸穴位的時候才讓他們扎針,而我們卻扎針﹑火罐都來了。聽老師說他在南 灣上課的時候,只能做幾個示範,同學要扎就扎,不扎就不扎,所以很多人練習就少了;我們因為人少,所以每個人都要扎,多扎,這可能也是班級小的好處吧。

說 來可憐,我們班人少,當初幾乎開不成班,即使開了,如果有人中途走掉,將來也不曉得怎辦。尤其除了我之外,其他的人中醫幾乎沒有基礎。為了提高大家的興 趣,(避免有人中途放棄)我申請了google group專門給我們班的同學分享學習心得,我也常常上傳一些我認為有用的中醫常識﹑文章,讓大家除了枯燥的課文之外,還能盡快多做些運用,因為我相信只 要體驗過中醫,對中醫的興趣就會越來越濃。

結果似乎還滿奏效的,本來這學期有一個同學只上一天課,但是下學期她決定跟要跟我們一起上兩天課了;她說原因就是因為我們的讀書風氣好,大家都互相幫忙,她覺得如果不跟著我們,將來自己念可能更辛苦。我覺得這是給我最好的鼓勵了。

gerrykuo

經過了兩年多的摸索﹑蹉跎,終於在去年下定決心,想在美國考一個中醫執照。當初我本來想上英文班,因為想知道將來怎麼跟外國人溝通,(我是要來宣揚國威 的),可以有一個共通語言;但是因為我只能在週末上課,我又想三年念完它,而三年在週末能念完的只有中文課,所以到最後只好選這個中文班,也許看能不能旁 聽幾節英文課吧。

本來期盼著九月就要開始上課,沒想到學校因為中文班招生不足(被一家新學校搶走),拖到今年才開課。(學校的英文班倒是如期開課,看來想學中醫的外國人還是很多。)

彷 彿阻礙還不夠多,偏偏又碰上了幾十年來最遭的全球不景氣,讓我不知道有沒有錢能繼續念下去;我們公司去年底宣佈要裁員時,我的心情特別緊張,因為當時我綠 卡還沒下來,如果被裁員,我幾乎馬上就要離開美國。還好在聖誕節前夕,我的綠卡終於批准了,讓我還有點緩衝的餘地;不過如果最後終於輪到我,那接下來找工 作﹑適應,可能要花好一段時間,無論如何不是我在這個節骨眼上所願意面對的。這一個月來在公司裡面,大家每天都在等待﹑煩躁﹑謠言之中渡過,不曉得什麼時 候會被點到,根本沒有心情工作。直到上個星期裁員告一個段落,我還健在,終於可以定下心來念中醫了,這算不算是老天的一個啟示呢?也許是天意吧。

我 這學期修了中醫基礎﹑推拿學﹑人體解剖(純講課,沒有屍體可看)﹑中醫歷史﹑經絡學﹑太極拳與中醫哲學。我覺得對我的幫助滿大的,以前看得DVD啊,網站 啊,雖然也學了不少,但是就是眼高手低,真要上場又不曉得從何著手。打個比方,有看金庸武俠"倚天屠龍記"的人就知道,看DVD﹑網站這種,就像是金毛獅 王教張無忌死背各式各樣高深武功的口訣,東西是好的,但是你使不出來也沒用。等到後來從頭再學,雖然不見得是多高深的東西,但在學習過程中,自然而然會對 原本死背的東西有領悟,即使後來的老師沒教,你也自己會了。

我的班上只有我一個是台灣來的,其他是香港和大陸人,其中有一個是中韓混血 (其實她爸爸也是朝鮮族)。老師幾乎清一色是大陸人,我有一種感覺,即使台灣的教育體系對中醫系似乎很驕傲(好像不承認任何外國學歷),還歧視特考出來的 中醫師,但是其實大陸根本不把台灣的中醫當一回事。我聽了很多批評大陸中西醫結合﹑中醫科學研究的言論,難免心中有些偏見,但是實際跟這邊老師交談之後, 發現大陸的中西醫結合的確有台灣中醫﹑西醫單打獨鬥所比不上的地方。(少數神醫我就不提了,我講的是一般大眾可以接觸到的)

即使現在主流是西醫急救﹑中醫輔助的中西醫結合,但是也不乏西醫束手無策之後,中醫接手建功的例子。尤其在中西醫結合的醫院,中風急救後直接送中醫病房調理,手術開完刀後傷口直接上中藥,這些都是標準程序,效果比西醫都好﹑都快。中醫的地位是比在台灣高多了。

其 實台灣的優勢還是有的,最大的優勢就是對古文的了解,以及對所謂玄學的普遍認識與接受,所以念中醫比大陸人容易進入狀況。不過這個優勢不會持續太久的,大 陸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一直在提高,知識分子並以將傳統文化發陽光大為己任,很多人都樂觀的認為只要再一兩代人,就可以把這個任務完成。我們上一屆的學 姊,已經是生物學的博士,有自己的事業,想來念中醫,想把中醫用西方能理解的角度來解釋;她跟我們說她已經把易經用來解釋生物學DNA的表現,完全可以解 釋得通。中醫就是要有這些人來研究,將來才能發揚光大啊!

八寶茶這個名字,是在我到北京工作的時候才第一次聽到。那時老闆是請我們去一家很有名的餐館,名字是什麼已經忘了,但是我忘不了第一次看茶博士沖八寶茶的樣子。

進 了餐館,大家就定坐之後,我首先注意到桌上茶杯不是一般的茶杯,而是蓋碗,裡面放了"八寶",冰糖、紅棗、菊花、葡萄乾、枸杞子、桂圓、甘草、茶葉等等。 我正在想,桌上沒有茶壺,要去哪裡拿熱水?就看茶博士走過來,手裡拿著一種我從沒見過的大茶壺。這茶壺的奇特之處,在於它的壺嘴又細又長又直,怕沒有一公 尺長,開口卻只有鉛筆那麼粗。只見茶博士遠遠的站著,就把茶壺這麼輕輕一斜,茶壺口離茶碗還有一尺那麼遠,刷的一聲,就看一股水箭平平的射出,直衝進我的 茶碗內。

大家都興味盎然的看著他一一為我們加水,直到最後一碗之後,我們才給他熱烈的掌聲。接著老闆就教我們把蓋子蓋在碗上,等個兩三分鐘之後再開始喝。喝的時候也有講究,要用蓋子稍微把浮在水面上的花葉撥開,才不會把茶渣喝到嘴里,這就像我們在古裝戲裡面看到的一樣。

我 最近因為看了一些東西,對於喝太多茶這件事有點排斥,可是又放不下櫃子里之前買的、人家送的茶葉,所以決定改喝八寶茶。藥草、乾果都可以自己去買,品質也 比直接買大陸配好的八寶茶來的安心。由於八寶茶裡面有各種對身體有益的藥草、乾果,對於喝一般茶葉之後常跑廁所的人,可能轉喝八寶茶比較適當。而且它味道 甘甜,就算不喜歡茶的人應該也能接受。

今天我配的八寶茶裡面有紅棗、菊花、葡萄乾、桂圓、甘草、原汁蔗糖(褐色不透明,像酵母粉一樣,顏 色比較深)、玄米茶,口感不錯。冰糖或是白糖喝了之後口裡面會比較甜膩,原汁蔗糖比較不會有這種感覺,而且裡面還含有微量礦物質,可以說除了顏色不是白的 之外,任何一方面都勝過白糖,真是不懂現在怎麼還會有人要用白糖的。

水果優於維他命C錠
講義雜誌 2007/11/30
維他命C可避免壞血症,富含維他命C的水果也含有豐富抗氧化成分,可預防細胞內的DNA受氧化破壞。維他命C錠的功效是否如同水果?義大利米蘭大學人類營養學系的賽瑞娜‧葛妮麗做了項實驗...
【文/Matt Kaplan;譯/陳靜妍】 

如果你習慣利用抗氧化劑保持身體年輕、健康,一項新研究建議,最好用新鮮柳橙取代維他命C錠。

 

維他命C可避免壞血症,富含維他命C的水果也含有豐富抗氧化成分,可預防細胞內的DNA受氧化破壞。

 

維他命C錠的功效是否如同水果?義大利米蘭大學人類營養學系的賽瑞娜‧葛妮麗,協同研究團隊設計了一項簡單的實驗,尋找答案。

 

受測者分別飲用紅橙汁、添加維他命C的水及糖水。紅橙汁和添加維他命C的水,都含有一百五十毫克維他命C,糖水則不含任何維他命C成分。受測者飲用三小時 及二十四小時後,分別採集他們的血液樣本。毫無意外地,喝了紅橙汁及添加維他命C的水之後,血液中維他命C的含量都有增加。

 

然後,他們將血液樣本暴露在過氧化氫(雙氧水)中,過氧化氫會在氧化過程中破壞血液中的DNA。結果發現,不論是飲用後三小時,或二十四小 時後的血液樣本,飲用紅橙汁受測者的血液遭受破壞的程度,要比另外兩者少很多。毫無意外地,糖水完全沒有保護效果,而維他命C水也同樣沒有保護效果。

 

葛妮麗表示,一份調查研究大量維他命C的使用發現,維他命本身具有保護作用,但是在此實驗中沒有驗證,表示背後還有更複雜的因素。她說:「看來維他命C不是唯一發揮保護功效的化學成分,還有其他的因素。」這份研究刊載於英國營養期刊。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人類營養中心主任大衛‧希伯表示:「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發現。」研究維他命效果的人應該注意,維他命的食物來源是什麼。他更進一步說:「維他命C和其他有益成分共同存在於水果之中,並且會互相發生作用。」

 

其他營養學家也指出,果汁中的糖分會和維他命C相互作用,產生抗氧化的效果。但是葛妮麗認為,柳橙當中所發現的植物化學因子(花青素3—配糖體、黃烷酮和類胡蘿蔔素),才是需要進一步研究的重點。

 

【講義雜誌2007年11月號】

中醫一直強調維他命不但無效,還是害人的毒藥。在這裡得到證實了,天然的最好。

在美國這邊,要想買麻黃已經是越來越困難的任務了,中藥店老闆的說法是大陸出口越來越嚴。想想還真是可憐,為了一些濫用麻黃素的人,所有的人要失去一個治療感冒不可或缺的藥材。至於生附子,更因為距離的關係,幾乎不可能在這邊的中藥店買到。

前 幾天在逛一個賣各種藥草種子的網站時,看到"Fu-zi"這個字。我想,不會吧?點進去一看,是一個開著很美麗的紫花的植物。它的說明也說這是有毒的藥 草,把它的學名在google上面查一查,還真的是附子。當我還在為了這個意外的發現高興的時候,隨手查了一些其的中藥,想不到麻黃也有在賣,還有紫草、 枸杞等等。不用說,我當然馬上下了訂單。

昨天種子已經寄到了,懷著期待禮物的心情拆開了包裝,看上面的說明,附子喜歡半遮陰到陰暗的環境,剛好我的院子有一大部份是屬於這樣的環境,沒問題。麻黃則喜歡乾燥、全日照的環境,我應該也可以找到地方來種。也許到了明年,我就可以自己在後院採收麻黃、生附子了。
底下的就是附子的苗
附子的苗

還記得上一次在台灣買到的香包,雖然外表是很漂亮,各式各樣的形狀琳琅滿目,但是靠近一聞,卻完全是人工化學香料的味道,令人隱隱作嘔。本來香包的功用應該是辟邪驅蟲,這種化學香精調出來的香包卻失去了這種功效。

真正的香包裡面應該由芳香、殺菌的中藥製成。常用的中藥香粉包括:

  1. 蒼朮
  2. 艾草
  3. 山奈:又名沙薑、三奈
  4. 川芎
  5. 菖蒲
  6. 排草
  7. 藿香
  8. 大茴香
  9. 肉桂
  10. 丁香
  11. 白芷
  12. 甘松
  13. 香附
  14. 辛夷
  15. 細辛
  16. 龍腦:又名冰片
  17. 蘇合香
  18. 安息香
  19. 乳香
  20. 降香
  21. 木香
  22. 沉香
  23. 貝香:可讓香味持久(功用類似龍涎香,較便宜)
  24. 檀香
  25. 雄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