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gerrykuo

一直說學習傷寒論最快的方式是把整本書的條文背下來,到現在學中醫也有五年了,還不能完整的背出幾條。再過兩、三個月我就必須開業了,每天背個四、五條,應該可以把宋本傷寒論的條文背完吧?

一、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二、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常常忘記脈緩)

三、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常忘記有嘔逆)

四、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頗欲吐、若躁煩,脈數急者,為傳也。

五、傷寒二三日,陽明、少陽證不見者,為不傳也。

第四、五條合起來看的話,”頗欲吐”可以看成少陽證,”若躁煩,脈數急”可以看成陽明證。兩條互相呼應。

5 Comments

從傷寒論書上來講,會出現一証套多方的情況有幾種可能:

  1. 幾個書上本來就有說A方無效就換B方的情形;
  2. 同時有一個以上的証合併、混雜在一起;
  3. 証抓得不完整;
  4. 主証搞錯。

說來說去,要提高傷寒論開方的效果,還是要從辨証下手。如藥王脈學所說,它是以更精密的把脈技術來加強辨証,這點我是認同的。以脈診探求病機來對古方或時方加減,基本上也沒什麼問題,我們學經方也常常看病人的體質來加減,概念也是病機。

對我來說,我要考慮學習時本末主次的問題。我看藥王脈學的網站,感覺基本上陳醫師是認為他自己的望、聞、問的能力,以及對傷寒雜病論的辨証、抓主証的能力,都跟其他的"傷寒名家"不相上下,而他的脈學能力超出其他傷寒家,所以推論出根據脈學找病機,對病人完全個人化的"創方"或是大加減能夠更對證,有更好的效果。

先不考慮這個觀點的是絕對正確還是相對正確,我只是想如果要達到陳醫師所說得藥王脈學的境界,那麼望、聞、問以及傷寒論的基本功,要先達到怎樣的程度,才不會有“連走路都不會還想飛“的情形出現?

病機到底有多重要?我想有的時候,病機對病人很重要,對醫生不重要。病機對病人"權威角色外部投射"很重要,也就是說醫生講一些病人聽不懂的東西(建立權威形象),會有助於病人自己的恢復。病人總是會覺得老醫生的療效比較好,這也是一樣的道理。某大陸著名經方家今年來美國講課的時候就說,病機是對病人說得,我們自己人關起門來就不用說了。

實在說,病機理論在經過幾千年來無數人的努力下,已經充滿了自相矛盾卻又自我完善的結構,只要病能治好,怎麼樣都能說出一套頭頭是道的病機來。五行裡面的每一行都與另外四行有相關(我生、生我、我剋、剋我),所以任何治療某一臟的西藥,如果出現傷害了其他臟的副作用,中醫一定能從生剋中找出相應的"解釋"。

不可否認,把脈找病機,會讓中醫的操作更方便,但是不可以把這種方便當成"自信"、"有把握",而忽視了基礎:望、聞、問、切,傷寒雜病論與辨証論治。有人說下棋不能照棋譜打,但是反過來說,不打譜能學好棋嗎?要先能把譜打好,下棋時才能真正隨心所欲,不是嗎?

JT叔叔以他一貫幽默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他最愛的莊子。

JT一直非常注重莊子的實踐法﹐這次除了有之前介紹過的夏威夷大法(Zero Limits零極限)之外﹐還加上了賽斯心法(A Seth book)、人生整理......等等。

全套莊子的內容包括12片DVD光碟﹐裡面的檔案是用wmv壓縮的﹐最近兩三年買的DVD機應該都可以直接看﹐比較老的機種可能就要看運氣。不過如果家裡有電腦的話﹐應該都可以在電腦上順利播放。
另外加上兩片mp3錄音的內容﹐放在隨身聽或iphone上﹐沒事的時候可以隨時隨地聽莊子。

定價方面仍然和台灣同步﹐美金299元﹐有意購買者請用jt-tcm-station.com下單﹐謝謝。

8 Comments

這次回國和JT碰面之後,"傷寒論偷偷教"以及"100年莊子"終於入手了。
內容包括傷寒論偷偷教全六期的錄影與錄音檔,
以及去年(100年)剛教完的莊子課錄音檔。
現在開始在 http://jt-tcm-station.com 發售
價錢方面經過匯率轉換後,盡量做到和台灣一樣。

另外,JT的經方本草助讀已經不打算再版了。以後我們會採用電子書的方式來發售。
電子書可以在"Pubu電子書城"買到。目前的第一砲是"调阴阳",已經上櫃啦!沒錯,這是JT重新更正、校對後的簡體版"調陰陽"。我們設定的售價是原本實體書價的六折,也就是台幣90元,其中Pubu會收取30%,剩下的才會給JT。以後陸續還會推出"五臟與情志",以及"藥勢",預定售價分別是144元以及126元。

購買電子書之後,您可以在瀏覽器裡面線上閱讀,或是使用蘋果/Android的手機、平板離線閱讀。

最新消息:五臟與情志(繁體版)也已經上櫃了。

經過了幾次失敗的經驗之後,我覺得一般網站上面介紹的做酒釀、米酒的的方法,失敗率似乎還是頗高。最主要的失敗原因當然是在酵母菌大量繁殖之前就被雜菌混入,造成腐敗;其次就是酒麴不夠新鮮,產生酒精的酵母不夠,所以酒味出不來。紅麴米因為本來比較少用來釀酒,所以這兩種情況更嚴重(我第一次能成功真是僥倖)。

在看了幾部講日本釀酒的漫畫(『夏子的酒』、『藏人』)之後,我忽然想到,如果能夠把日本釀清酒的方法學起來,做酒釀、米酒應該就不會失敗了。有了這個想法之後,我就開始在網路上搜尋。

想不到這方面的中文資訊意外的少,所以我只好找英文的網站。結果我找到了兩個網站,有趣的是,這兩個網站的釀法可說是兩個極端,一個幾乎就和米酒、酒釀的做法一樣(http://www.geocities.co.jp/foodpia/1751/sake.html),一個卻是把日本的四段釀造(做酛、初添、仲添、留添)法完全複製(http://www.taylor-madeak.org/index.php/2008/02/29/how-to-make-sake-at-home-a-taylor-made-g)。

先說簡單的方法:其實在做法上與酒釀、米酒做法最大的不同只有兩點:1) 使用酵母菌 2) 使用檸檬酸(或乳酸)。

使用檸檬酸的用意在於抑制細菌繁殖,因為一般的細菌不喜歡酸性的環境。不過也不用怕造出來酸酒,因為其實使用的量非常的低,加在水裡面之後,我只能稍微嚐到一點點酸味,釀成的酒裡面酸味就幾乎常不出來了。

使用酵母菌的目的在於確保有足夠的酵母菌能"贏在起跑點",一旦有足夠的酵母菌,細菌就更難生存。至於酵母菌,如果能買到釀酒用的酵母自然最好,不然麵包酵母其實也可以。

四段釀造有兩個目的:

1)做酛:先以少量的米、水、麴混合培養兩天,麴會把米分解成糖水。兩天之後再加入酵母菌,酵母菌可以以糖水為養料大量繁殖,最後米、糖水、麴、酵母混合起來的東西就是酛。

2)分段倍增:有足夠的酛之後,只要持續加入米、水、麴,發酵的過程就會繼續,酒的量也會慢慢增加。經過初、仲、留之後,酒會成為原來的酛的12(3*2*2)至27(3*3*3)倍。

分段釀造還有一個好處是如果一開始做酛成功了,後面失敗的機率就比較低。如果做酛失敗,浪費的材料也比較少。

把這兩個極端折衷一下,我採用了兩段釀造:先做酛,然後增加三倍。如果要釀天門冬酒的話,只要把天門冬煮好、絞碎榨汁,然後在倍增階段以天門冬汁代替水即可。如果要做別的藥酒,也可以如法炮製。

第一段:速釀酛

米 300g
紅麴 50g
水 500ml
檸檬酸 0.1g(或1湯匙檸檬汁)

米洗好後,放入容器,加水、送入冰箱浸水18小時

取乾淨的水(溫度不能超過40度)50-100ml加入紅麴之後,放入冰箱。將剩下的水煮開後也同樣放到冰箱中冷藏。

18小時後將米以蒸籠蒸。取出冰箱中的紅麴水和冷水,這時溫度應該都已經降到攝氏四度左右,將兩者混合,加入檸檬酸。

將蒸好的米直接和冰冷的紅麴、檸檬酸、水混合(紅麴最後再加入);如果上面的比例正確,而米又不是用煮的話,那麼這樣混合的之後水溫應該不會超過30度,不會殺死紅麴。

充分混合之後應該可以看到很多多餘的水,不用擔心,用蒸的米水分比較少,多餘的水應該在兩個小時內會被米吸收。

用25-30度保溫兩天,12小時攪拌1次,若不攪拌酒會發苦、有怪味;約24小時後應該就可以看到水慢慢又從麴米中釋放出來。

48小時,攪拌一次之後,降溫至10-15度,取兩公克酵母,薄薄的撒在麴米的表面,將酵母混入,保持低溫12小時。

12小時後,再把溫度升到25度左右,保溫兩天。每12小時攪拌一次。

總共時間:五天

第二段:倍增釀酒

米 600g
紅麴 50g
水 1000ml
檸檬酸 0.2g

在第一階段將完成的前一天,如第一階段的方式處理米(600g浸水冷藏18小時)、紅麴(50g浸水)、剩下的水(約900ml煮開後冷藏)

第二天蒸米完成後,將檸檬酸、冰水、紅麴與蒸米混合如前。

攪拌均勻,盡量將米粒分散,然後即可加入酛中。接下來的12小時保持在25度,最好每兩個小時攪拌一次。

在接下來的兩天每12小時攪拌一次。

之後將酒降溫到10-15度,從開始釀酒到此為止為七天,可以停止攪拌,將酒保持低溫、靜置三個星期。

完成後將酒濾出,這就是濁酒,可以直接喝,也可以再靜置後抽取上層的清酒,看起來比較漂亮。濁酒因為比較甜,而且有清酒沒有的一些香氣,這兩年在美國漸漸得到接受。

如果將濁酒直接裝瓶,蓋緊,則剩下的酵母可能還會繼續在瓶內發酵,產生二氧化碳,變成發泡酒,也是一種不錯的變化。

後記:

如果溫度沒辦法降到那麼低的話,至少也要維持在25度,約1-2星期即可。低溫釀出來的酒據說味道會比較好。

簡易法說即使在靜置期也可以每天攪拌一次;我想只要注意不要攪動太劇烈,只是把浮在上方的米粒攪散,讓氣泡能釋放出來,應該比完全不攪動要好一點;如果已經沒有米粒浮上來,那就不用攪拌,酒也幾乎要好了。

上面所有攪拌的時候,記得要用乾淨消毒的工具,即使有檸檬酸幫助抗菌,還是不能大意。

在舊金山因為經年溫度都是保持在攝氏25度以下,所以即使是夏天我還是可以釀酒;其他地方如果室溫不能保持在25度以下的話,還是不要在夏天釀酒。

今天在上西醫藥理學的時候,老師講了他碰到的這麼一個奇怪的案例。

師公(老師的老師)已經糖尿病多年,每天都要量血糖、注射胰島素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了。前幾年他去香港旅遊的時候感冒了,所以停藥停了幾天;等感冒好了之後,又要開始注射,結果一測血糖,正常,所以那天就不打胰島素。

之後第二天測,還是正常,此後每次測都是正常,一直都是正常的。他的糖尿病就在一場感冒之後好了。

老師與師公都是學西醫,從他們口中親自講出這種案子,應該不可能(也沒有必要)造假。老師又說,他也碰到過嚴重的癌症病人在得了感冒之後,癌症完全消失 的。他的看法是認為可能感冒激發/改變了病人的免疫系統(胰島素依賴型的糖尿病成因之一就是自體免疫),從而使病人康復。

那中醫的看法,在漢唐中醫的網站怎麼說得?"癌症治到後來就會變成治感冒"。
雖然東西方的觀點不同,但是從"有癌症"到"感冒"到"癌症消失"的過程,我想我們不能否定這個事實的確存在。

漢唐中醫又說,如果你打胰島素打久了,胰臟就會完全失去功能,想救也沒辦法救。但是從上面我們師公的例子來看,要反轉這個過程,似乎也不是絕對的不可能;這個過程中間也是夾了一個感冒。

最後再講一個例子,我認識的一個朋友也是胰島素依賴型,每天要帶注射器。他是在他年輕的時候有一次失戀非常非常的傷心,心碎之後大病了一場,之後就變成胰島素依賴型的糖尿病了。

這些資料似乎都指向同一件事情:有的糖尿病是感冒醫壞了,感冒可能還藏在胰臟裡面。不曉得有沒有人用這樣的想法來醫過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在學西醫生理學、診斷學的時候,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中醫西醫解釋相通的東西。

通常我們中醫對於貧血的看法主要是"肝藏血、脾統血"以及"中焦受氣取汁,奉心而生血",治療也多從這幾個方向來治療。

但是有一種“再生障礙型貧血“,主要表現為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三者的數量均低下。這個時候如果只從心肝脾來治療,效果通常不佳。我們的中醫老師說他以前在大陸的醫院裡面,會加入補腎陽的藥,這樣效果就會很顯著了。

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的源頭都是骨髓幹細胞,再生障礙型貧血就是骨髓幹細胞再生不良,數量減少,從而使下游的各種血球數目都減少。而補腎陽的藥物竟然能改善再生障礙型貧血,正說明了腎代表了先天未分化的這一塊功能。

另 外今天講西醫診斷的時候,老師還講到一個滿有趣的現象:血液沈降檢驗。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檢驗,將正常人的血液抽出體外,加入抗凝血劑之後,放到試管內靜 置,經過一個小時後再觀察。這時候紅血球會因為重力的作用而下沈,正常人一個小時大概會下降1.5公分左右,而有病的人則通常沈降的速度會特別快。

有趣的地方在於,有的時候各種檢查檢查不出病的人,做血沈卻可以看出不正常,甚至可以說,只要血沈不正常,這個人一定有病,雖然什麼病可能西醫查不出來。這個檢驗現在幾乎沒有人做了,因為它的特異性不足,也就是說它不能告訴你病人有什麼病。

但是如果中醫來講,是不是可以用遇寒則凝來解釋?這種血液凝聚沈降比較快的人,體內都有寒氣了?(寒都入到血分了?)

星期六下午去旁聽三年級"四大經典"之一的黃帝內經的課,雖然只聽了最後的半小時,但是聽到李希農老師講陰與陽的關係時,他所舉的例子不禁讓我想起前兩個月,人家轉傳給我的一封"God vs. Science"的一篇文章。

我先把那篇文章大概講一下:


有一個無神論的哲學教授在課堂上問一個基督徒的學生:"神是全能的嗎?神能做任何事情嗎?"

"是的"

"你是善良的還是邪惡的?"

"聖經說我是邪惡的"

"如果你有能力,你會幫助不幸的人嗎?"

"當然會"

"這種行為,在任何人的標準都應該是善良的吧?"

"......"

"如果神能做任何事情,他難道不知道這個世界充滿邪惡嗎?為什麼他不消除這些惡?"

"......"

"換一個問題,撒旦是善良的嗎?"

"當然不是"

"撒旦是從哪裡來的?"

學生小聲的說 "由神而來"

"沒錯,神創造了撒旦,也創造了這個充滿邪惡的世界。我們的行為定義了我們自己是善良的還是邪惡的,按照這個標準,那上帝就是邪惡的。"

學生沈默不語,似乎陷入了沈思,半晌,他抬起頭來說

"教授,請問這個世界上有熱嗎?"

"當然有熱"

"那也有冷嗎?"

"是的,冷也存在"

"不,教授,您錯了。冷並不存在。"

教室內安靜得似乎連一根針掉下來也聽得到。

"你可以有很多熱、白熱、超高溫、核融合、一點點熱、或是沒有熱,但是沒有一種東西可以叫做'冷'"

"我們知道熱存在,因為我們可以把很多很多熱加起來,理論上可以無限的提高溫度。如果冷是存在的,那我們把很多很多冷聚集起來,理論上我們應該可以無限的降低溫度,不是嗎?

但是我們只能把溫度降到絕對零度,絕對零度代表一點熱也沒有。但是這並不代表這就是冷,冷只是一個我們用來形容 '沒有熱' 的一個字,冷並不是熱的相反詞,冷只是形容缺乏熱的狀態。"

學生又問:"那麼請問教授,有一種叫做黑暗的東西嗎?"

"如果沒有黑暗,哪來的夜晚?"

"教授您又錯了,你可以有日光、強光、微光、閃光,但是黑暗並不存在,黑暗只是用來形容缺乏光線的形容詞。"

教授現出不耐煩的神情 "你到底想說什麼?"

'是的教授,我的重點是,您之前所作的推理,因為您用的前提不正確,所以您的結論有問題。'

'有問題?你最好解釋清楚。'

'因為您用了二元對立論'  學生說

'您假設有一個善神,也有一個惡神,就好像生命的相反就是死亡“

"但是死亡其實並不是生命的相反,死亡只代表了生命不再存在"

學生又問了: 教授請問邪惡存在嗎?

這次教授不再那麼肯定: 當然還是存在的,我們每天可以看到人們互相對別人做出不人道的事情,各種暴力、偷搶拐騙犯罪層出不窮,這些不是邪惡是什麼?

學生回答到:'邪惡沒有辦法單獨存在。邪惡是形容善良不存在的一個現象。就像失去了熱的時候我們感到寒冷,失去了光明我們陷入黑暗。神並沒有創造邪惡,邪惡是因為一個人心中失去了神的愛所造成的結果。'


李老師同樣舉了光明與黑暗的例子,想要說明陽與陰的關係;不過可能因為快下課了,講的不是很清楚,所以很多同學似懂非懂,不曉得老師想要表達什麼。有的同學以為老師是想講"陰陽互根"的觀念,但是套入上面的例子,我想老師想講的應該是:

陰並不是陽的相反,陰只是代表陽不存在的一種狀態。

如果用這種看法的話,就算一般認為屬陰的津液、營血,都可以看成是帶著比較少的陽的液體,而失去了陽的液體就是會變成痰飲、膿瘡,必須排出體外。這就是為什麼傷寒論裡面,幾乎都是補陽的方。這也就跟JT所說得膀胱"氣化而能出焉"的功能搭上線了。

其實這只是我初步的想法,也還沒跟老師確認。就算真是如此,我還得用這個看法,回頭檢視很多以前學的陰陽之間的關係,看看要怎麼樣才解釋得通。不過今天就先寫到此吧。

上個星期檢討完釀酒缺失之後,手一直很癢想再試一試。於是昨天我就又煮了三杯糯米,一兩半(45g)的天門冬,加上三湯匙紅麴米,再釀一次天門冬酒。
煮法如前所述,這次主要的改變是:紅麴米不打碎以及攪拌。

底下第一張圖是糯米煮好降溫,跟紅麴、天門冬、汁混好裝罐之後的情形。
剛裝罐

第二張圖是三個小時後,我用一個滾水沖過的長柄匙攪拌之後的樣子。顏色已經變得比較深。
三小時

第三張圖是六小時後,我又攪拌一次,顏色更深了。睡覺前我又攪拌了一次,大概是12小時的時候吧,因為光線不好,所以就沒有照。
六小時

今天起床的時候,大約距離昨天開始釀20小時左右,攪拌了一次;然後在大約24小時的時候,我又攪拌了一次,照了下面這張相片。顏色已經非常紅了,這是在上班前。
第二天

晚上回家後,驚訝的發現糯米已經全部浮起來,差不多才32小時而已。我攪拌之後,嚐了一點,如果是要做甜酒釀的話,這樣已經完成了。
32小時

照這個進度下去,接下來只要每天攪拌兩三次,可能一個星期酒就可以釀好了。由這次的經驗,我想釀酒、做酒釀,要快速出酒最關鍵的地方就是適當的攪拌。我只有放在攝氏18度的室內,沒有特別保溫,出酒的速度、量卻是最快的一次,效果可說是極佳。

也許下次紅麴米可以減少一半,這次用量可能多了一些。天門冬增加一倍,這樣天門冬的藥性才會比較出來。很可惜我買的這本本草裡面的天門冬酒沒有藥材的比例,所以這些東西只能自己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