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7 月 2009

上個星期檢討完釀酒缺失之後,手一直很癢想再試一試。於是昨天我就又煮了三杯糯米,一兩半(45g)的天門冬,加上三湯匙紅麴米,再釀一次天門冬酒。
煮法如前所述,這次主要的改變是:紅麴米不打碎以及攪拌。

底下第一張圖是糯米煮好降溫,跟紅麴、天門冬、汁混好裝罐之後的情形。
剛裝罐

第二張圖是三個小時後,我用一個滾水沖過的長柄匙攪拌之後的樣子。顏色已經變得比較深。
三小時

第三張圖是六小時後,我又攪拌一次,顏色更深了。睡覺前我又攪拌了一次,大概是12小時的時候吧,因為光線不好,所以就沒有照。
六小時

今天起床的時候,大約距離昨天開始釀20小時左右,攪拌了一次;然後在大約24小時的時候,我又攪拌了一次,照了下面這張相片。顏色已經非常紅了,這是在上班前。
第二天

晚上回家後,驚訝的發現糯米已經全部浮起來,差不多才32小時而已。我攪拌之後,嚐了一點,如果是要做甜酒釀的話,這樣已經完成了。
32小時

照這個進度下去,接下來只要每天攪拌兩三次,可能一個星期酒就可以釀好了。由這次的經驗,我想釀酒、做酒釀,要快速出酒最關鍵的地方就是適當的攪拌。我只有放在攝氏18度的室內,沒有特別保溫,出酒的速度、量卻是最快的一次,效果可說是極佳。

也許下次紅麴米可以減少一半,這次用量可能多了一些。天門冬增加一倍,這樣天門冬的藥性才會比較出來。很可惜我買的這本本草裡面的天門冬酒沒有藥材的比例,所以這些東西只能自己推敲。

搜尋到這篇文章http://dqnews.zjol.com.cn/gb/node2/node5/node241/userobject1ai110233.html

再根據這兩次釀酒的經驗,歸納出幾點:

  1. 紅麴米與糯米比例約為一比二十:之前做EB糖蜜發酵時,菌種與發酵液比也是一比二十。這比例對家庭釀酒來說比較適當,因為家裡面不可能無菌,如果經濟許可,一開始就用高比例的菌種比較可以保證成品不會被污染。
  2. 紅 麴米不要打碎:看這位李阿姨在攪拌釀紅麴酒的照片,很明顯可以看到紫色的紅麴米粒。而我第一次釀紅麴酒時,也是沒有打碎的(在我文章說要打碎,但是其實我 第一次做的時候沒有打碎)。沒有打碎的紅麴米,釀到最後似乎形狀還是幾乎沒有變化;而打碎的紅麴米卻產生多餘的澱粉粒,可能造成酒的混濁。
  3. 攪拌:因為麴米不打碎,所以不太可能每一粒米都接觸得到菌種,因此在開始的時候要常攪拌。而且酒麴發酵是有氧發酵,也需要一些空氣。我第二次釀天冬酒應該是因為沒有攪拌,空氣不足,所以其實發酵並不完全。
  4. 發酵完成:要等到米粒都完全沈下去,發酵才算完成。天冬酒因為攪拌不足,發酵不完全,我又怕時間太久,發酵會出問題,所以在發酵還沒完成的時候就開始濾酒,酒才會那麼濁。我的紅麴酒在濾酒的時候,米粒都已經完全沈下,而且酒液也是清的,所以才可以相當快的濾完。
  5. 米的選擇:如果只要釀酒,看到另外一篇文章說也可以用糙米來釀,會更好過濾,酒的味道似乎也不錯,值得參考。(可是人家阿姨是用糯米耶)

【天門冬】味苦、性平、無毒,主諸暴風溼偏痹,強骨髓、殺三蟲、去伏尸,久服輕身益氣延年。

天門冬酒:潤五臟,和血脈,久服除五勞七傷,癲癇惡疾。

去年我從JT那裡學到了天門冬酒的好處,就一直想嚐嚐。本來因為我沒有釀過酒,沒什麼自信,我就用浸泡的方式來作天門冬酒。結果只能說是錯誤啊,可能因為用的琴酒太烈,我根本不習慣,再加上生天門冬的味道,實在令人很難下嚥。

後來試了幾次甜酒釀,還滿成功的,我就想試試看照著本草綱目上面的做法來釀天冬酒。因為JT有提到天門冬有一點寒,對胃比較寒的人可能會有一點不好,所以我就想可以利用紅麴的溫性來調和天門冬酒;底下就是我用紅麴來釀製天門冬酒的方法:

  1. 材料:糯米三杯、天門冬一杯、紅麴兩湯匙。
  2. 將天門冬切丁,以三碗水煮天門冬煮成一碗。(煮成的天門冬汁很甜喔)
  3. 糯米和紅麴依照紅麴酒的做法準備好。
  4. 糯米煮好、降溫、瀝乾之後,將紅麴粉,天門冬汁連天門冬一起拌入糯米中,之後就如同紅麴酒一樣的釀法。

這次釀好的天門冬酒味道和之前的紅麴酒差不多,似乎比較酸一點,不過本草綱目上面有說天門冬酒剛釀好的時候會有點酸,但是儲存久一點就會變得香醇。看起來我似乎沒什麼好擔心的。

只是這次過濾就不怎麼順利,同樣的過濾法,一個晚上只能濾出一點點,似乎是米被分解成太細的粒子,堵住了過濾孔。結果我只能用比較大孔的布袋來過濾,濾出濁酒。這其實不是一個很好的方法,自己喝喝還可以,但是就比較難拿出去見人了。

我想這應該跟我這次的釀法有關,氣溫太高、攪動太頻繁,都有可能,再多做幾次實驗後,看看結果如何吧。